第(3/3)页 朱慈炯深吸一口气,张了几次嘴也没敢问出那个问题。 看着朱慈炯的样子,崇祯笑了。 他不再追问朱慈炯,而是坐在龙椅上闭着眼感受。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在变慢,心跳在放缓,生命在流逝。 恍惚间,崇祯睡着了。 在梦中。 他见到了很多人。 有历经争国本,梃击案和红丸案,却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父皇朱常洛。 有说出那句吾弟当为尧舜的兄长朱由校。 有督师辽东的孙承宗,抗击建奴的袁可立。 有战死沙场的卢象升,满贵,曹文诏和曹变蛟。 有凭一己之力抗击流贼的孙传庭。 还有杀晚了的袁崇焕以及杀早了的魏忠贤。 看到袁崇焕时,崇祯恨不得再杀他一次。 要知道崇祯在登基之初并不是多疑善变,急功近利的性格。 相反。 他信任了不少人,尤其是袁崇焕。 当时他对袁崇焕的态度是钱管够,人随便挑。 结果从未踏足中原一步的八旗兵,在他登基之后的第二年就兵临京师城下。 血淋淋的现实和惨痛的教训不但让崇祯性格大变,还给大明朝的未来埋下了祸根。 人影闪烁间,崇祯的意识开始模糊。 就在他的意识即将沉睡时,被一声声陛下吵醒。 崇祯缓缓睁开眼,看向四周。 窗外的天已经亮了。 他的面前站着几个人。 离他最近的是王承恩。 左手边是太子朱慈炯和内阁首辅邱瑜。 右手边是周皇后和永王朱慈炤。 他们脸上带着泪水,表情很是悲伤。 崇祯盯着朱慈炯的眼睛,一言不发。 朱慈炯张开嘴想说话,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 内阁首辅邱瑜在旁边提醒:“都这个时候了,殿下想问什么就赶快问吧...” 朱慈炯稳了稳情绪,跪在崇祯面前鼓足勇气低声说道:“父皇,儿臣听说我大哥他并未失踪...” 崇祯嘴角微微上扬:“没错,他确实没有失踪。” 朱慈炯的身体不受控制地晃了晃。 这既是一个好消息,也是一个坏消息。 好消息是他大哥没失踪。 坏消息是他大哥没失踪... 朱慈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低着头问:“请问父皇我大哥现在何处?” 崇祯看向周皇后,语气虚弱且缓慢:“一会问你娘,朕已经把知道地线索告诉了她。” 朱慈炯也看向周皇后,用眼神询问此事的真假。 得到周皇后眼神的肯定后,朱慈炯继续问道:“请父皇旨意,儿臣找到大哥后,该不该让出皇位?” “哼,”崇祯冷哼一声。 如果朱慈炯真有让出皇位地想法,根本不用请旨,直接禅让就行。 这么做无非是想通过他的口谕,堵住悠悠众口。 崇祯目光从朱慈炯身上扫过。 朱慈炯连忙低下头,身体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。 崇祯目光并未停留,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,仿佛能将每个人的内心都看穿。 他在朱慈炯脸上看到了野心和心计。 在周皇后脸上看到了担忧和伤悲。 在内阁首辅邱瑜身上看到了谨慎和勤奋。 在王承恩身上看到了忠实与诚恳。 他很满意。 在场的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应有的品质。 尤其是朱慈炯。 有野心的人才能当帝王。 有心计的帝王才能与朝臣斗智斗勇。 崇祯目光收回,再次落到朱慈炯身上。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,冷笑着回答了朱慈炯的问题:“呵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” 说罢,崇祯闭上了双眼。 崇祯三十四年三月初十,大明皇帝崇祯于乾清宫驾崩。